产品名称 | 产品类别 | 产品简介 | 市场价 | 价格 |
---|---|---|---|---|
¥12800.00 |
¥6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信托产品是一种金融工具,由信托公司或金融机构发行和管理。它们通过集合投资者的资金,并将其投资于各种资产,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信托产品的目标是为投资者提供收益,并在一定期限内实现资本增值。
图表:信托产品行业分类
信托产品行业上游主要包括信托公司、金融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等,信托产品行业下游是指购买信托产品的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企业等。
图表:信托产品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上游分析
信托是委托人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自己的财产权利交给受托人进行管理。其后,受托人秉持委托人之意志,代表其自身,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殊目的,履行管理与处分的行为。信托与银行信贷都是一种信用形式,然而,两者间的差异却甚为明显。
图表:信托和银行信贷的区别
资料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自1979年我国信托制度正式恢复以来,在历经重重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信托业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金融行业中的重要分支。1921年8月,中国通商信托公司在上海成立,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信托业的起源。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我国首家信托机构正式宣告成立,这一重大事件标志着信托制度的正式恢复,我国信托行业开始在困难中飞速发展。经过整顿和扩张的历程,到2018年,我国信托业的资产规模较2003年增长了88倍,达到了22.7万亿的惊人规模,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分支。
在对比国外的信托业时,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信托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制度完善和基础建设的推动下,未来的发展空间令人期待。纵观国际金融发展,信托制度的起源可追溯至800多年前,现代信托业的发展历史超过200年,而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仅有40年,我们仍然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历史背景和法律制度的差异,各国信托业的特点也有所不同。英国是信托业务的起源地,其主要特征是个人信托占主导地位。美国的信托业务起源于英国,主要涵盖金融信托领域(主要由银行业兼营)。日本的信托业则借鉴欧美模式,历经了多次金融变革,如混业和分业的轮替,逐步确立了由信托银行专营并兼营银行业务等业务形态,进而形成了明显的寡头格局。然而,我国信托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信托的本源,但随着制度完善和基础建设的推进,其在财富管理、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以及私募股权等领域的发展潜力将无比巨大。
图表:中、美、日信托业经营及监管体制对比
资料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监管部门坚定地致力于推进监管层级的规模精简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消除监管套利的操作空间,有效缓解信托行业的风险,并进一步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动方向。一方面,为了遏制表外信贷业务无序扩张的趋势,加速推进表外信贷业务向表内的转化,以及抑制表外信贷业务的监管套利空间,这是监管部门致力于打击资金空转和监管套利的策略之一。另一方面,信托产品近年来的风险显著提升,监管部门通过调整和限制融资类信托业务的规模,以预防相关业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自2010年以来,由于四万亿投资刺激政策下的基础设施融资需求强劲、股票市场牛市的财富效应、房地产行业的高周转模式、证券子公司/基金子公司监管政策的收紧以及更多的资金流入信托行业等多重因素的驱动,行业资产规模于2017年达到了26.3万亿元的顶峰。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和执行,去通道和去嵌套的工作逐步展开,行业资产规模开始呈下降趋势。自2021年起,中国信托业的资产规模已呈现出下滑趋势,至2022年第一季度,其规模已降至20.2万亿元。
信托行业趋势
首先,必须明确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对行业内部的分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大资管市场环境中,信托行业所承受的竞争压力已超越了行业内的范畴,导致各家信托公司之间在实力和业绩上的差距愈发明显,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内的分化。首先,一些规模较大的信托机构不断提升自身资本实力,并在业务结构上进行战略调整,以形成综合优势,充分发挥多元化资产配置的优势。这种策略使得这些机构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业绩稳中有升,从而推动了行业的加速转型和发展。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信托机构开始暴露风险,盈利明显下滑,甚至有些机构面临被监管接管或被淘汰的风险,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态势。
其次,我们要注意到监管政策的频繁出台,这些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行业的风控合规水平。
在监管机构持续强化其监管力度的背景下,资管新规的出台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力,并接连发布了一系列的窗口指导、指导意见以及制度补丁,以此推动金融行业的风控合规水平持续提升。在行业进行转型和整顿的过程中,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合规问题频频出现,这无疑是在不断地向该行业发出警告,提醒我们注意自身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破刚兑的大背景下,信托公司的风控管理水平亟需提升。同时,严格的监管环境也使得信托机构不得不进行自我审查和整改,以满足行业的标准,从而提高自身的风控合规水平。
最后,我们也需要关注到信托行业业务结构转型所带来的成效,这一转变充分体现了信托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价值。
伴随着信托行业业务模式转变的成果逐渐显现,监管机构已逐步引导信托机构将资产配置重点转向“两新一重”、补齐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支持区域协同发展以及拓展消费金融等领域。在我们所处的行业中,信托机构开始专注于科创企业,打造了一系列的科创产业基金等产品。为了响应“两新一重”的号召,我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利重大工程建设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积极投资。我们支持5G、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等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同时,积极参与了“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发展规划,以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我们运用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债权融资等金融工具,为批发零售商和终端消费者等不同行业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以期充分发挥信托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信托产品行业市场规模为34150.20亿元,2023年H1中国信托产品行业市场规模为22654.13亿元。2018-2023年H1中国信托产品行业市场规模如下:
图表:2018-2023年H1中国信托产品行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