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 | 产品类别 | 产品简介 | 市场价 | 价格 |
---|---|---|---|---|
¥12800.00 |
¥6500.00 |
|||
¥12800.00 |
¥6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
¥22800.00 |
¥8500.00 |
相关报告:《2022-2028全球与中国DRAM模块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DRAM 的英文全称是"Dynamic RAM",翻译成中文就是"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 只能将数据保持很短的时间。为了保持数据,DRAM 必须隔一段时间刷新(refresh)一次。如果存储单元没有被刷新,数据就会丢失。 DRAM用于通常的数据存取。我们常说内存有多大,主要是指DRAM的容量。
基本简介
所有的DRAM基本单位都是由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器组成。
电容器的状态决定了这个DRAM单位的逻辑状态是1还是0,但是电容的被利用的这个特性也是它的缺点。一个电容器可以存储一定量的电子或者是电荷。一个充电的电容器在数字电子中被认为是逻辑上的1,而"空"的电容器则是0。电容器不能持久的保持储存的电荷,所以内存需要不断定时刷新,才能保持暂存的数据。电容器可以由电流来充电--当然这个电流是有一定限制的,否则会把电容击穿。同时电容的充放电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对于内存基本单位中的电容这个时间很短,只有大约0.2-0.18微秒,但是这个期间内存是不能执行存取操作的。
DRAM制造商的一些资料中显示,内存至少要每64ms刷新一次,这也就意味着内存有1%的时间要用来刷新。内存的自动刷新对于内存厂商来说不是一个难题,而关键在于当对内存单元进行读取操作时保持内存的内容不变--所以DRAM单元每次读取操作之后都要进行刷新:执行一次回写操作,因为读取操作也会破坏内存中的电荷,也就是说对于内存中存储的数据是具有破坏性的。所以内存不但要每64ms刷新一次,每次读操作之后也要刷新一次。这样就增加了存取操作的周期,当然潜伏期也就越长。 SRAM,静态(Static)RAM不存在刷新的问题,一个SRAM基本单元包括4个晶体管和2个电阻。它不是通过利用电容充放电的特性来存储数据,而是利用设置晶体管的状态来决定逻辑状态--同CPU中的逻辑状态一样。读取操作对于SRAM不是破坏性的,所以SRAM不存在刷新的问题。
SRAM不但可以运行在比DRAM高的时钟频率上,而且潜伏期比DRAM短的多。SRAM仅仅需要2到3个时钟周期就能从CPU缓存调入需要的数据,而DRAM却需要3到9个时钟周期(这里我们忽略了信号在CPU、芯片组和内存控制电路之间传输的时间)。
国内DRAM发展之苦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国,根据历年来海关总署统计的半导体产业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到国内企业每一年花在存储器采购上的资金,高达几千亿美元,并且在一直往上攀升。
但由于没有掌握相关核心技术,我国在DRAM的产品定价上一直受制于国际巨头,手机、PC厂商经常遇到DRAM缺货情况。而头部厂商对DRAM市场的垄断和价格操纵,使国内的企业深受其苦。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产业基础没有打扎实,我们可以回顾下国内的产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关键性节点。
·197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研究组在109厂采用硅栅NMOS技术,试制出中国大陆第一块1K DRAM,比美国、日本晚五年;
·1978年中科院半导体所成功研制4K DRAM;
·1981年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成功研制16K DRAM(比韩国晚两年);
·1985年中科院微电子中心研制成功64K DRAM(比韩国晚一年);
·1993年无锡华晶制造出第一块256K DRAM(比韩国晚7年);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华晶遭遇巨额亏损,最终只能选择转型;
·1999年上海华虹量产出64M的DRAM,但由于市场环境恶化,华虹失去日本企业NEC的技术支持,华虹宣布退出DRAM并转型做晶圆代工业务;
·2004年中芯国际开始进军DRAM领域;
·2008年中芯国际深陷与台积电的官司,被迫放弃了DRAM业务,标志着大陆企业在DRAM领域的尝试,均已失败告终。
不难看出,存储器和芯片市场都是国内相当薄弱的环节,要想发展则需要从国外垄断企业中抢夺市场份额。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DRAM模块市场规模482.33亿元,到2021年中国DRAM模块市场规模676.04亿元,增长率42.99%。2017-2022年中国DRAM模块市场规模如下:
图表:2017-2022年中国DRAM模块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所有的DRAM基本单位都是由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器组成。
图表:DRAM模块产业链
资料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DRAM 市场长期呈寡头垄断格局,寡头垄断市场会造成定价机制的扭曲, 导致供需变化与价格之间的传导较为缓慢,导致供需错配及较大幅度的价格 变动。存储芯片新品上市时,受益于业界产量有限及具备技术领先性,存储芯 片定价较高;随后受上游市场格局特性及存储晶圆、存储芯片之间存在生产、 销售周期间隔等因素影响,存储新品的销售价格变动滞后于存储器产品销售 单价及下游需求的变化,产量的调整迟滞于下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上游存 储原厂出现产能过剩,价格显著下跌,原厂业绩受损。
与所有半导体产品一样,少数公司倾向于控制特定产品的多数市场份额,DRAM也不例外,存储器行业科技含量高,高昂的研发成本使得资本支出大且增速高于其他行业,从而垄断格局牢固,巨头优势下马太效应愈演愈烈。市场数据显示,目前DRAM市场基本被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三家企业瓜分。具体来看,三星在DRAM市场的占比达到43.9%,SK海力士紧随其后,占比27.6%,而美光以22.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三,这三家企业所占份额总计94.2%。随着我国在DRAM技术上的突破,未来有望与下游需求体量匹配,形成可观的供给占比。
智研瞻产业研究院专注于中国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DRAM模块行业市场前景如何?智研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DRAM模块行业分析报告-市场供需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详细分析了DRAM模块行业相关定义 、全球DRAM模块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中国DRAM模块产业发展环境、中国DRAM模块行业运行情况、中国DRAM模块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中国DRAM模块市场格局、中国DRAM模块行业需求特点与动态、中国DRAM模块行业区域市场现状、中国DRAM模块行业竞争情况、中国DRAM模块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中国DRAM模块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等,帮助企业和投资者了解DRAM模块行业市场投资价值。您若想对DRAM模块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DRAM模块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